整理以前的截圖,回想起一兩年前的自己有很長一段時間很在意左派右派的定義,以及到底哪一派才比較「好」、哪一派比較道德、比較正義。其實就是那句「三十歲前不是左派沒良心,三十歲後不是右派沒腦袋/錢」讓我有點不爽,有點困惑(謝囉囧大)。
當時的自己截了很多閱讀的資料,包括知識型部落格、維基百科、名人發表的意見、網友的高談闊論或補充或長文,也有很多網友在社群網站上來回辯論,想要了解為什麼有人認為左派才沒良心,右派才沒腦袋(雖然自稱右派的似乎較常認為右派才是有腦袋的),或是反過來、兩派所認為「好的」政策或行,為準則真的的「好」的嗎、現在能夠享受什麼什麼,是否真的是因為哪一派當初努力怎樣怎樣換來的、又為什麼人們這個議題上能夠變得如此情緒化。
自己在截圖其實也沒什麼原則,只要當時激發某種未曾有過的思考、講得清楚的見解、與自己相異的立場,或是當下思考不來的意見,甚至是只要激起了什麼不太舒服的情緒,常常都會截下來,然後想到的時候回來讀,看自己是否有新的想法。所以手機裡面累積了很多批評左派的意見與討論,畢竟小時候是讀北歐童話長大的(誤
想想當時真的是腦洞大開,也感謝網路上有那麼多願意公開表達自己意見的人。那段時間看了不少內容之後,可能是情緒和腦袋都有點疲乏了,類似主題的截圖也就漸漸變少了。當然也和時事有關,當時美國總統選戰打得正兇,網路上到處都是以右派主張支持或反對川普的分析文章,而相對川普的拜登自然而然就變成了相對於右派的左派了。另外一個因素是社群媒體的文章顯示順序。使用臉書的習慣在那之前一直都是只閱讀設定「優先顯示/閱讀」的粉專,當時為了了解各方意見,將許多自稱右派的意見領袖標為優先看。殊不知,有一天臉書決定取消「優先看」的功能,自己也懶得主動搜尋粉專去閱讀文章,接觸頻率降低,也就漸漸減少花在糾結左右派的心思了。
現在呢?現在我覺得,左派和右派,只是人們在罵人的時候,貼對方的標籤罷了;只要自己不喜歡的意識形態,通通都可以推給左或右派,然後說對方是死左膠或右畜,常見的如「XXX就是經典的X派主張」,通常搭配「ㄏㄏO派不意外」、「現在社會真的是Y傾的很誇張」云云,自己就能夠很容易地站上自認為的道德制高點或是智識的制高點。跟罵別人白癡有 87 分像,只是罵別人左膠右畜可能會帶給你稍微多一點點歸屬感或是讚數;當然,這用這個標籤在批評別人時,標籤所剩的意義也只剩下 87 分。
所以左派右派真的只是標籤嗎?我想也不然。左派和右派大抵在應仍是位於某種意識形態光譜的不同位置,但這兩個概念涵蓋的範圍太廣,由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法律,乃至價值觀、歷史發展、文化,在每個領域都能夠發展出對於議題認為的「應然」,更不用說不同人理解的「實然」都已經能有所不同,到最後發現,每個人心中的左派和右派都長得不一樣,就和每個人心中認為的俊男美女善惡美醜都不同,是一樣的道理吧。就像有幾個很有智慧的人說過,人們喜歡用二元對立,但世界大部分都是一團灰。
我自己現在有比較傾向哪一派嗎?現在的我覺得不同的派別和價值觀不管我喜不喜歡,最真實的就是它們存在。有時候可能會發現自己在別人眼中是左派,有時候可能在自己眼中變成右派,但當左派右派的標籤對我已經沒有太多意義的時候,最重要的還是自己如何在當下,做出對當下與未來的自己最需要的決定吧,同時希望自己也不忘思考與同理。其他就謝天聽天命囉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